婚姻是数学,爱情是诗

文章分类:婚恋观点  发布时间:2025-01-07  阅读: 279

   婚姻,尤其是爱情,有那么一段时间,在这块土地上曾是禁区,不能写也不能谈。禁区解禁之时,就会迅速掀起狂欢。所以,文革刚过,1978年,卢新华的短篇小说《伤痕》,引发全国轰动,各大高校展开讨论,就是因为其触碰(轻微触碰)到了爱情禁区。弗洛伊德的《梦的解析》和《性学三论》,在上世纪80年代,出版册数都达几十万册。当时我很奇怪,有那么多人会去钻研弗洛伊德晦涩的精神分析理论?后来有人告诉我:爱情禁区解禁之初,市面上的读物满足不了大众阅读需求,大多数人都是把弗洛伊德的书买来当黄色小说读的。

   三联书店1984年出版保加利亚作家瓦西列夫的《情爱论》,这书我是1985年在上海师大书亭买的。该书在今天看来,虽不算怎么深奥,但毕竟属于理论著作,却第一版印发就达275000册,迅速售空。而今日中国,人口比40年前多了,文化水平更是普遍提高,学术著作能印刷上万册已经算不错了。《情爱论》作为一部学术理论著作能印刷几十万册并售空,成为名副其实的畅销书,理由也简单,仅凭其书名就是卖点了。其后,《情爱论》在中国相继出了9个版本。但今天查了一下孔夫子旧书网,三联头版的《情爱论》只卖5元钱(头版定价为2元),昔日的畅销盛况不再,可见今日这个话题,已是市场惨淡。

   爱情话题之所以惨淡,就是当下年轻人的爱情实践机会易得和丰富,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故不屑于那些枯燥的纸上探讨。但是,即使在今天,关于婚姻爱情的抉择,仍是困扰诸多年轻人的人生难题,而且也是人类的一个永恒困境。

   把这困境概括,可高度集中为两个焦点:其一是,男人女人之间为何互相吸引?其二是,男人女人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相处才是理想状态?第一个问题涉及到生理学、历史学和文化学,第二个问题,从本质上说,就是对待婚姻爱情的态度和价值观问题。

   先说第一个问题,男人女人之间为何会互相吸引

   柏拉图的《会饮篇》里,借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之口,讲了一个关于男人女人及爱情动力来源的神话故事:为什么男人要寻找女人?而女人也要寻找男人?原因是他们原本是一体的,他们只是想回归本体。据阿里斯托芬说,人在起初的时候,有四只眼,四只手,四条腿,四个耳朵,真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,跑起来非常快,神都追不上。神一看,这特么有问题啊,人这种东西能力这么强,将来必定会逃脱神的控制啊!于是就把人从中间劈为两半,一半是男人,一半是女人。因为男人女人起初是一体的,被神劈开后就不完整了,所以有一种本原的生命动力,就是追求完整。于是男人想找女人,而女人也想找男人。男女双方互相吸引,就是想回归本体。

“最初的人是球形的,有着圆圆的背和两侧,有四条胳膊和四条腿,有两张一模一样的脸孔,圆圆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圆圆的头,两张脸分别朝着前后不同的方向,还有四个耳朵,一对生殖器,其他身体各组成部分的数目也都加倍。他们直着身子行走,就像我们现在一样,但可以任意向前或向后行走,等到要快跑的时候,他们就像车轮一样向前翻滚。如果把手也算在内,他们实际上有八条腿,可想而知,他们能滚得非常快。”(柏拉图:《会饮篇》,《柏拉图全集》第二卷,P227)

   男女双方被神劈开后,身体和心灵的各自独立已无法改变,所以,通过爱情和婚姻达到最大程度的融合,就是理想状态。“所有这些事实际上都是人类原初状态的残余,我们本来是完整的,而我们现在正在企盼和追随这种原初的完整性,这就是所谓的爱情。”(柏拉图:《会饮篇》,《柏拉图全集》第二卷,P230)

   也就是说,只要人类还是碳基生物而未能转化成人工智能的硅基生物,那么男人女人之间的吸引就是必然的

   男人女人之间吸引符合人类生理心理结构,但男人女人之间却又发生着各种冲突和矛盾,这冲突贯穿古今。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:对待婚姻爱情的态度和价值观

   婚姻爱情经常相提并认,但婚姻与爱情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着不同。古希腊神话中,天后赫拉分工司婚姻家庭,但还有一个爱与美女神阿弗洛狄忒(古罗马神话中她名为维纳斯,就是那个断臂的美神)主管爱情。这说明古希腊人已经意识到婚姻与爱情不是完全的一回事。

   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”,这句话出自托尔斯泰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小说开头,读者耳熟能详,并以为是通用的婚姻家庭生活哲言,那就错了。其实如英伽登所指出,托尔斯泰小说中此言,并不能涵盖人类婚姻家庭状况,不是普适性真理,它只在《安娜》小说文本中才有意义,离开小说文本,它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。也就是说,婚姻爱情,不管是幸福还是不幸福,均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复杂呈现。

   两个相爱的人结婚了,爱情在其婚姻中持久延续终生,爱情婚姻统一且完美;两个没有爱情的人结婚,婚后也没有爱情,但也可能共同生活一辈子,婚姻稳定;原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婚后相爱,琴瑟合鸣,爱情婚姻美满(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旧时代文人身上);但也有婚前爱得轰轰烈烈,结婚后磕磕碰碰,直到相视为仇;或是为爱守望一生却终与婚姻无缘……各种复杂状况呈现,有客观的机遇,但本质原因在于当事人对待婚姻爱情的态度和价值观。所持的态度和价值观不同,导致其婚姻爱情的道路走向殊异。

   我把婚姻爱情的态度和价值观概括为两句话:婚姻是数学,爱情是诗。

   “婚姻是数学”,这就是说在婚姻价值观中完全而且应该有功利计算。对此没必要遮遮掩掩。婚姻的功利“数学”包括对方的年龄、身高、体重、健康状况、相貌、家境、学历、地位、收入……别以为这很庸俗,相亲市场上,其实有意无意,相亲者对对方的这些“条件”都暗暗进行了估价的。比如女方家庭是农村的,收入不算高,但比男方年轻几岁且相貌好,经过折价对冲,男方也可以考虑接受。女方对男方的估价也是如此。当下的相亲市场上,一见面就问职业、收入、房子、车子、存款,这些是对婚姻最关键的“数学”要素,看似无情冷酷,但也合理实用。

   “诗”与“数学”完美融合,就是爱情婚姻的美满状态。但这很少,古往今来都很少;“诗”的考量让位于“数学”,婚姻家庭平衡稳定,此种情况最多;一方是“数学”考量,而另一方却痴迷于“诗”,这就是痴男怨女悲剧模式;男女双方皆痴迷于“诗”,却在现实中陷于“数学”的家庭生活困境,这日子过不下去了,这模式就是鲁迅小说《伤逝》的主人公悲剧。

   爱情是诗,婚姻和家庭是数学,诗追求浪漫,数学务实。爱的诗化,可以是“莫非前世那一眼,只为今生见一面”;可以是“妹妹你要做一只绝情的雁,哥哥我做胡杨等你三千年”……如果爱到了极致,连生命都可以抛开。王安忆在《荒山之恋》中说“女人爱男人,并不是为了那男人本身的价值,而往往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爱情的理想。为了这个理想,她们奋不顾身,不惜牺牲。”但当爱无法实现,无奈情况下理智的选择多是回归数学。路遥的小说《人生》中巧珍爱情失落出嫁时叹道:“姐也得活人啊!”很悲剧,但她是理智的,她选择放弃了无法得到的诗而回归数学。

   婚姻中的彩礼,目前已经成了焦点性的现实问题。实际上“彩礼”就是婚姻数学计算中的价格平衡。涉及到彩礼,男方会觉得委屈:我那么爱你,你还朝我要钱!不好意思哈,这里本是数学,你却来谈诗,错位了啊大哥!那就只能说明,你的那个“爱”,在折价上抵冲不掉数学的计算。

   至于在婚姻彩礼上的骗钱套路,如翟欣欣骗了傻小子苏享茂上千万还逼苏享茂跳楼自杀的惨剧,如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的奇葩事,如层出不穷的拿到彩礼很快就离婚的案例,其实都是一方数学算盘打得太精,而另一方是在数学计算上输给了人家,不要埋怨谁不讲情感,人家从开始就是数学计算,哪里有情感?

   婚姻爱情的“数学”与“诗”不同价值观和态度的冲突,无论是从文学情节还是从现实角度,呈现千姿百态,一时说不清。最后,只祈愿当下的年轻人,在对待婚姻和爱情时,能清醒知道自己选择的到底是“诗”还是“数学”,找到人生幸福。


作者:江岸雨


内容如有涉及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
推荐会员

  • 未婚 市场/销售 5~6千 联系Ta

    平静

    35岁 161cm 怀化鹤城区
  • 未婚 医生 1万-2万 联系Ta

    uid:

    28岁 177cm 怀化鹤城区
  • 未婚 办公室职员 7~8千 联系Ta

    uid:

    28岁 161cm 怀化鹤城区
  • 未婚 工程师 5~6千 联系Ta

    uid:

    38岁 155cm 怀化鹤城区
  • 未婚 公务员 7~8千 联系Ta

    uid:

    29岁 171cm 怀化鹤城区
  • 未婚 消防员 9千~1万 联系Ta

    子灬龙

    31岁 178cm 怀化鹤城区
  • 未婚 教师 6~7千 联系Ta

    麦田里的守望者

    31岁 175cm
  • 未婚 教师 6~7千 联系Ta

    uid:

    31岁 160cm 怀化鹤城区
  • 专注于征婚交友婚介服务 版权所有©2025 
  • 微信扫码,进入微信版
  • 手机扫码,进入手机版
  • 返回
    顶部